2022-02-18来源:智慧交通
11月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行标《港口货运车辆射频识别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由北京金交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发起,由华设设计、金交怛通、青岛港(集团)、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6家单位联合起草。
标准规定了港口货运车辆射频识别系统工程建设的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工艺设计、安装、质量检验和运行维护。
系统总体设计
标准规定港口货运车辆射频识别系统应由电子标识、读写设备、应用软件和配套设施设备等构成,应具备对港口货运车辆的识别、鉴别、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功能,技术架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GB/T29768)的有关规定。
电子标识与读写设备应相匹配,读写设备应能识别、读取和写入电子标识数据,具备数据存储、前端缓存、安全传输、联网巡检等功能,以及假卡和故障卡等鉴别功能。读写设备与应用系统通信失败进入离线工作状态时应存储相关信息,通信恢复正常后应进入续传工作状态。
应用软件宜具备电子标识管理、读写设备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查询等功能。配套设施设备应包括为读写设备提供供电、防雷、防盗等功能的设施设备。
系统工艺设计
标准明确系统工艺设计应满足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要求,宜具备参数配置、数据缓存、远程维护和声光报警等功能:,
读写设备工艺设计应满足接收指令、存储和传输电子标识数据以及其他信息的要求,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写入数据。读写设备的调制方式、空中接口协议、通信接口、存储容量、射频接口、工作温湿度和外廓尺寸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通用规范》(GB/T 35786) 的有关规定;
电子标识防护等级(IP)不应低于IP67,固定式、桌面式和手持式读写设备防护等级分别不应低于IP67 JP52和IP64。电子标识的读写灵敏度、数据保持时间、可擦写次数、存储分区和容量、工作温湿度和夕卜廓尺寸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规范 第1部分:汽车》(GB/T 35789. 1)的有关规定。
安装
标准规定电子标识应安装在港口货运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内侧,安装完成后应保持完整性,应具备防拆功能;
固定式读写设备安装位置应根据业务场景的需要确定,并应避免相邻读写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和误读。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固定式读写设备应保持工作状态正常,工作风速不应小于28m/s,生存风速不应小于45m/s。
配套设施设备应满足散热、防尘、防水、防腐蚀等要求,安装不得占用车辆通行净空限界范围,且不得影响其他交通设施。
质量检验
标准规定系统工程质量检验应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装检验。电子标识嵌入式安全控制模块(ESAM)和读写设备安全控制模块(PSAM)中的涉密内容应通过商用密码安全性评估机构的认定;
功能测试应包括系统匹配、数据传输和系统安全等内容。系统匹配测试应检查电子标识与港口货运车辆的一致性,电子标识与读写设备数据的唯一性;数据传输测试应包括电子标识与读写设备通信测试,电子标识通信测试应包括数据帧监测和自诊断。
运行维护
标准规定系统的运行维护应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事件响应和信息记录等内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定期检查应包括数据写入、数据传输、数据备份等内容;信息记录应包括数据读取与写入过程、故障信息自动记录等日志内容。
另外,系统应具备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功能,事件响应后应保持电子标识、读写设备与数据编码的唯一性和对应性。
标准全文:http://www.its114.com/uploadfile/20211203/1638525884381820.pdf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