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针对快速路交通流感知、交通运行预测、交通状态研判、智能管控等应用需求进行技术攻关,提出了雷视耦合下车辆轨迹在线感知与交通事件主动判别算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路微观车辆速度位置和宏观交通流参数预测技术、集成交通状态特征图谱和深度学习的高精度交通状态在线判别模型、面向安全防控与拥堵管控需求的快速路交通流智能管控策略,实现了快速路系统交通运行状况全息主动感知、交通流高精预测、交通状态精准研判、交
2024-05-3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属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但智能汽车安全性问题仍然突出、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亟需建立科学客观的测试评价体系,支撑政府行业管理、指导产品技术提升、引领消费者理性安全用车。本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时六年联合攻关,针对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精准量化难、智能评价难、工具方法缺三大问题,突破了智能汽车评价体系构建、智能度评价理论及模型、“人-车-环境”多层级软硬件测试装备等系
2024-05-29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项目融合了可见光、热成像及毫米波雷达等多波段感知手段,基于机器视觉的多视图几何技术,从语法层面实现多模态感知,有效解决了夜间光线不足及雨雾天等情况下的感知难题,可对道路全要素「车、人、路、环境」进行全天候、细粒度、多维度的精准感知识别;并能够充分融合道路沿线的大量已有感知设备,实现了跨镜头目标全域全时空跟踪,解决了道路交通场景跨摄像头跨时空的目标跟踪一致性与连续性难题。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数字化、交
2024-05-28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传统城市交通出行调查存在样本量小、出行信息漏报错报多、调查成本高、调查频次低等问题,近年来,手机信令等多源位置数据在交通出行调查中广泛应用,其具有样本量大、更新快等优势,但其在出行特征识别与分析中一直存在较大偏差,难以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研发了一套“手环+云平台+手机小程序”组合的出行轨迹感知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源位置数据融合的多模式出行信息识别与重构技术,构建
2024-05-2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通用航空运行安全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该成果面向航空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了“低小慢”通用航空器监视、低空空域运行安全风险预测、高密度航空器安全调控等关键技术,在民航局行业监管、低空改革试点省域服务保障、典型低空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等得到了充分应用,为我国通用航空运行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05-2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结构复杂,服役安全可靠性要求高,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迅速扩展,大规模高密度车辆安全经济运营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车辆服役环境和车辆关键系统全场景在线实时状态获取、全寿命周期状态演化实时监控与运营故障预防及车辆视情维修等需求,从轨道车辆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多维状态感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高速广域全天候工况下的轨道车辆多维感知技术体系,创建了资源可配置、功能可
2024-05-23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针对复杂的高速列车服役环境,以列车为核心,构建“车-线-网-隧”一体化服役性能动态响应监测体系,突破虚拟化和车载装备非线性退化精准定位技术,打破车载、轨旁、地面等多系统、多业务评估边界,建立基于CRESS的服役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解决了“全寿命周期内高速列车在车-线-网-流耦合的环境下列车服役性能演变规律”1个科学问题和6个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五项技术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被批量应用
2024-05-22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该项目属于智能交通领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智能主动管控。项目结合广西高速公路多隧道、长下坡、急弯等特点,创新性开发了风险预测和主动安全防控,声音、光纤振动和视频跟踪识别,隧道安全主动管控等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形成了集措施、算法、装备和形软件平台于一体的系列成果,构建了高速公路主动安全防控技术体系。该项目共获授权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0件,发表论文28篇;开发了1
2024-05-21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根据中国铁路全面推广电子客票的需要,项目研制出一整套基于电子客票的铁路客运自助票务设备,国内首次设计了铁路柱式检票、远程可视化售票、旅客席位凭条自助办理等关键设备,国内首提出并解决双路供纸凭条打印、射频卡和二维码识读二合一等技术难题,针对疫情,研制出检票、测温和查验健康码一体化闸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提供全套铁路电子客票自助设备的厂家,所有研究成果均进行成果转化,在全路18个铁路局推广应用,累计销售
2024-05-2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该成果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有关科技专项支持下,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级社、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完成,对船舶智能航行虚拟测试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技术发明攻克了虚拟测试场景构建难、仿真模型精度低、评价标准乱等制约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推进了船舶智能航行测试技术的落地应用,在智能系统研发与测试平台的升级改进、虚实融合测试体系、船海国防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
2024-05-1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