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提高交通事故反应和处置速度,本项目利用多模态感知设备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全面掌握交通流信息,保证检测率的同时降低相关设施投入;研究了多协议物联网终端,提供灵活的通讯协议配置,实现高效的设备接入等功能;建立了预案-控制-疏散-评估的全流程应急处置体系,研发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高速感控协同应急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高速多场景应用。 本项目相关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软
2024-07-19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以提升智慧道路交通运行安全与效率为目标,针对现有道路体系中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等普遍存在的难点及痛点,以个体级车辆轨迹识别、跟踪、镜像复刻为手段,以道路安全管控为研究对象提出若干关键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场景,创新研究提出“1(核心技术)+3(关键技术)+3(安全管控体系方法)+N(智慧道路安全管控应用场景”的解决路径,项目共参编完成国家标准1项、上海市技术导则1项,上海市
2024-07-18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慧化(示范)应用,在京礼高速(延崇北京段)智慧高速主体工程的基础上,进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慧化建设的探索,以满足路网运行综合监测管理、交通环境监测、智慧隧道监测等功能要求,主要工作有: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智慧化(示范)应用系统设计;2)面向高速业务的环境监测及作业预测;3)系统级网络通信优化技术研究;4)基于C-V2X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研究及落地。
2024-07-1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等多项课题,针对新型车路互联环境下全要素交通信息辨识与应用问题,构建了基于交通信息影响的交通流建模框架,提出了典型场景关键交通信息应用理论,发展了新型车路互联环境下的高风险驾驶行为识别方法,并研发了基于5G/V2X智能融合网络的车路云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研究成果已在天津西青区智能网联开放道路应用
2024-07-15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多模态交互方式一直是智能座舱交互的主流发展方向。交互过程中的输入将包括物理按键、触屏、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声纹识别、体态识别、表情识别等等,视觉焦点识别、生理状态识别、瞳孔识别和脑电波识别等等输入方式也不会太遥远。未来将是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多交互模态综合使用,真正达到“人的解放”。智能座舱交互测评体系及自动化测评工具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重点攻克基于主客观测评方式相结合的
2024-07-12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针对有限的执法力量与日益增长的执法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为响应交通运输部“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非现场执法、移动执法等方式”等相关文件要求,充分应用当前快速发展的大数据分析、视觉AI、边缘计算等先进科技提升执法能力,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的重点地区智慧执法关键技术体系。通过对典型违法行为主动发现和智能预警取证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大规模交通运输监控视频数据提取与互
2024-07-11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解决了城市交通多源大数据无法协同分析交通拥堵问题,难以协同决策的技术壁垒,提升了大数据质量管控能力,打造了事前可预测、事后可溯源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了对道路、公共交通、综合运输等多源大数据同步采集和协同分析决策技术,突破不同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壁垒,提出的综合交通运行评价指数覆盖主要交通领域,实现对市域交通网络的智慧监测与协同决策。编制规范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
2024-07-1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通过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在车站设备系统增加智能检测设备感知车站设备各种运行状态,打造车站设备多角度、全过程、多专业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并为智能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实现各类设备状态监测、智能分析与运维管理功能,从而提升监测自动化程度,实现故障准确定位、设备隐患预警分析。围绕以下 技术进行创新研究(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端侧设备态势感知技术。(2)基于边端协同的区域信息自治分析
2024-07-09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