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运行安全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该成果面向航空强国与交通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了“低小慢”通用航空器监视、低空空域运行安全风险预测、高密度航空器安全调控等关键技术,在民航局行业监管、低空改革试点省域服务保障、典型低空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等得到了充分应用,为我国通用航空运行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05-2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轨道交通车辆产品结构复杂,服役安全可靠性要求高,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迅速扩展,大规模高密度车辆安全经济运营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车辆服役环境和车辆关键系统全场景在线实时状态获取、全寿命周期状态演化实时监控与运营故障预防及车辆视情维修等需求,从轨道车辆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多维状态感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实施三个方面,构建了高速广域全天候工况下的轨道车辆多维感知技术体系,创建了资源可配置、功能可
2024-05-23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针对复杂的高速列车服役环境,以列车为核心,构建“车-线-网-隧”一体化服役性能动态响应监测体系,突破虚拟化和车载装备非线性退化精准定位技术,打破车载、轨旁、地面等多系统、多业务评估边界,建立基于CRESS的服役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解决了“全寿命周期内高速列车在车-线-网-流耦合的环境下列车服役性能演变规律”1个科学问题和6个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五项技术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被批量应用
2024-05-22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该项目属于智能交通领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智能主动管控。项目结合广西高速公路多隧道、长下坡、急弯等特点,创新性开发了风险预测和主动安全防控,声音、光纤振动和视频跟踪识别,隧道安全主动管控等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形成了集措施、算法、装备和形软件平台于一体的系列成果,构建了高速公路主动安全防控技术体系。该项目共获授权专利6件,其中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0件,发表论文28篇;开发了1
2024-05-21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根据中国铁路全面推广电子客票的需要,项目研制出一整套基于电子客票的铁路客运自助票务设备,国内首次设计了铁路柱式检票、远程可视化售票、旅客席位凭条自助办理等关键设备,国内首提出并解决双路供纸凭条打印、射频卡和二维码识读二合一等技术难题,针对疫情,研制出检票、测温和查验健康码一体化闸机,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提供全套铁路电子客票自助设备的厂家,所有研究成果均进行成果转化,在全路18个铁路局推广应用,累计销售
2024-05-20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该成果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有关科技专项支持下,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级社、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完成,对船舶智能航行虚拟测试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技术发明攻克了虚拟测试场景构建难、仿真模型精度低、评价标准乱等制约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推进了船舶智能航行测试技术的落地应用,在智能系统研发与测试平台的升级改进、虚实融合测试体系、船海国防能力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
2024-05-1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项目突破了基于特征级融合及智能迭代优化算法的路侧感知与连续跟踪技术,开发了智能路侧感知系统i-Edg,率先在车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区进行规模化部署应用;提出了耦合云、车、路多数据源的融合感知与交通流预测方法,开发了云侧融合感知系统i-Ces、交通流预测系统i-Predictor、车联网先导区云控平台CQ-Cloud,首次实现了基于云侧融合的多端感知增强与时空特征融合交通流预测;突破了V2X消息关联性过
2024-05-17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致力于电商物流运输网络设计与运力智能化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已授权发明专利16项、软著3项、出版专著7部,在POM、TR-Part B/C/D/E、IEEE T-IT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72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中邮重庆市分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大连灵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物流运输车辆调度管理业务中,公司近两年新增销售额19286万元、新增利润5370.
2024-05-15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针对网联电动汽车能耗精准监测难、网联电动汽车信息安全保障缺两大瓶颈,重点解决网联电动汽车生态安全协同控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并形成了从驾驶行为规律挖掘、车群运动轨迹优化、信息安全主动防护到生态安全协同控制集成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最终建立了网联电动汽车生态驾驶与信息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体系。从能耗视角来看,能耗精准监测为电动汽车的运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从安全视角来看,信息安全保障为电动汽车的主动防护提
2024-05-1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本项目针对复杂的高速列车服役环境,以列车为核心,构建“车-线-网-隧”一体化服役性能动态响应监测体系,突破虚拟化和车载装备非线性退化精准定位技术,打破车载、轨旁、地面等多系统、多业务评估边界,建立基于CRESS的服役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解决了“全寿命周期内高速列车在车-线-网-流耦合的环境下列车服役性能演变规律”1个科学问题和6个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五项技术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被批量应
2024-05-13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