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来源:智慧交通
2月12日,北京市交委官网发布了《北京市机动车停车信息服务规范(试行)》,由总则、技术路线、信息分类及内容、数据交换要求和附则五部分构成,旨在指导各辖区停车场经营企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做好机动车停车信息的采集、汇聚、存储、管理、服务及运维等方面的工作,并于发布当日正式试行。
技术路线
由北京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并运行维护的停车资源与管理服务应用平台,具备资源数据管理、资源数据统计、信息资源目录以及备案信息管理等机动车信息资源管理功能,主要满足对机动车停车信息的汇聚和存储,支撑停车管理与服务。
各区停车管理部门则按照北京市统一的标准要求采集、传输所辖区域的各类停车场信息,确保资源平台的各类停车数据资源的接入,满足停车管理与服务的要求。
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将机动车停车相关信息接入全市统一的资源平台,保证接入信息的实时、准确、有效。
机动车停车信息服务架构图
信息分类及内容
为了规范和统一全市停车信息资源的分类和编码,机动车停车信息分类主要按照机动车停车设施分类、信息资源类别、管理对象进行三级分类。
根据机动车停车设施分类,分为道路停车泊位、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P+R停车场。其中,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P+R停车场都属于路外停车场。按照信息资源的类别进行分类,可分为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两类。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划分,可分为人员、基础设施和运营三大类。
基本信息包括路内、路内停车泊位基本信息,地磁、高位(矮桩)视频车位检测设备、手持POS机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稽查终端设备等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等。
动态信息包括停车泊位状态信息、配套设备运行信息和异常状态报警信息等。
动态信息包括停车场运行相关信息和配套设备运行信息,停车订单信息、停车入场流水信息和停车出场流水信息。
文件要求,所有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准确率应大于99%,动态信息数据采集准确率应大于95%。基本信息更新周期应不超过7天,动态数据更新周期应不超过2分钟。
参考资料:智慧交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