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指南》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2023-06-30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近期,团体标准提案《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指南》通过可行性和必要性审查,已正式立项并启动团体标准研制工作。项目牵头单位同济大学结合立项评审意见,组织工作会就本标准的研究对象、适用范围、研制计划等进行了充分探讨。后续,协会将面向行业广泛征集参编单位,组建标准编制组,与行业同仁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进程,增强本团体标准的实用性和普适性。

研究背景

本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的“弹性交通系统建模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础研究类项目。该项目旨在面向我国大城市交通系统出行需求强度大、扰动冲击频度高、风险因素类型多等特征,以提升常态扰动下交通系统运行鲁棒可靠、异常冲击下交通系统运行快速恢复为目标,基于信息物理系统框架,发展能力可伸缩、网络可重构的弹性交通系统建模与评估理论,为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更新再造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本指南基于该项目的课题一,重在提出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基本术语、基础架构。

目的及意义

尽管国家政策对增强交通系统弹性给予了重视,但是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发展,未来的交通系统将由以物理系统为主体向信息物理系统为主体转变,强调传感-控制的完整反馈体系以及协同机制。目前还缺少指南着眼城市交通系统的弹性增强,充分发挥信息物理系统的协同、自治能力来指导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

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的体系架构有助于在规划阶段将弹性的目标融入系统设计,更好地贯彻和发挥系统在应对扰动冲击场景时的“抵御”和“恢复”效用,更好地支撑智慧、互联、韧性、安全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再造。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面向城市的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具体涉及面向智慧化和数字化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更新,并可进一步服务于跨部门、跨方式协同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管控和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

主要技术内容

本指南明确了弹性交通信息物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由用户视图与功能视图组成,前者包含用户方、提供方、关联方三种角色,后者涉及系统服务、控制层级、系统层次结构三个概念。其中,系统服务界定了交通系统应对扰动冲击时的基本响应逻辑,包含保持、伸缩、变构、代偿、诱导五类;控制层级和系统层次分别面向路网、路段、构件三个层次,定义目标、集控、嵌入三级控制以及系统之系统级、系统级、单元级三级架构。

 

返回列表

热点资讯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2015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5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1号

图文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严厉追究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二区7号楼10层

扫一扫 关注ITS世界

扫一扫 关注我们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2015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4005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211号

图文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严厉追究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二区7号楼10层